2025
六月

05

147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六十集:教皇国与加洛林王朝(三)

1231231

各位听众朋友,你好!

  今天《朝圣之途》这个以教会历史为内容的节目,仍然要继续为您说明教皇国与加洛林王朝的后续发展。从所获讲的内容当中,您将可以发现:今天的天主教从中古时期的前期,也就是蛮族入侵之后的西欧艰苦成长的漫漫旅途。更希望今天的教会以及教内的同胞们,一面回首来时路,一面要反思此时此刻而瞻望未来。对自己的教友生活或修道奉献的生活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迈向天国的旅途上,要能够更信赖天主,向天主做更完全的投诚。也更爱我们的教会,为教会做更多的服务。今天,我们就从查理曼大帝时的欧洲政局与教皇国之间的关系讲起,欢迎您收听。

  公元768年,佩平病逝于圣达尼斯修道院。法兰克王国的疆土就由他的两个儿子查理曼和卡罗曼分别继承。一直到卡罗曼死后,查理曼也就顺势接管卡罗曼的辖区。根据艾因哈特所撰写的《查理曼传》的记述说:查理曼身材魁梧高大,鼻子很长,脸颊红润,是一位擅长于骑术的马上英雄。喜欢打猎和游泳,饮食有节制,最恨有人喝醉酒;也是一位有魄力、有干劲、不怕辛劳的工作者。内政外交,事必躬亲;从小接受严格的武士训练,却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在他登基之后,就从各地方聘请学者入宫主持宫廷学校,教育自己和贵族们的子弟。查理曼一生南征北讨,建立了一个号称第五世纪以来所未曾有过的大帝国。查理曼对西欧五个政治不同的区域所采取的政策也不尽相同。首要之务是统治半日耳曼半罗马的法兰克,然后派兵驻守王国的南部,遏阻回教徒的前进;他还压制伦巴人,保护罗马教宗,与拜占庭签订条约以维持双方的和平关系。

   现在我们来谈谈查理曼如何对待伦巴人。查理曼的母亲主张和伦巴人联盟,虽然也主张和罗马教宗维持良好的关系。他遵奉母亲之命,娶了伦巴王的公主为妻。但是,这场政治婚姻维持不到一年,就把它遗弃了。查理曼的弟弟卡罗曼去世之后,查理曼将他的王国占为己有。更把弟父及孩子遣送回意大利。伦巴王的两个女儿,一个遭到遗弃,另外一个又受到欺凌,当然是心中不满。

   隔年,新教宗哈德良一世登基,他是一位对伦巴人有着极端反感的教宗。当伦巴王要求哈德良一世为卡罗曼的两个儿子祝圣,加冕为法兰克王的时候。哈德良教宗严词加以拒绝。于是伦巴王就率军占领了托斯卡尼,并且准备要围困罗马城;哈德良教宗乃求救于查理曼。查理曼原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教宗跟伦巴王之间的纠纷;因为那个时候他正准备要讨伐萨逊人,无法兼顾意大利的战争。但是由于伦巴王竭力支持他弟弟卡罗曼的孤儿对自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就决定亲自率领军队援助教宗哈德良。个人的恩怨以及外交的因素促成了查理曼的这次远征。历时九个月才攻下了伦巴人的京城巴维亚,在巴维亚陷落之前,查理曼已经提前离开了军队,前往罗马。教宗哈德良以大礼迎接他。查理曼重新承认他父亲佩平向教会所做的赠献之外,他又增加了某些新的土地。当他的军队攻下了巴维亚,查理曼就把伦巴王全家充军,并且宣布自认伦巴王与法兰克分别治理。文巴王虽然是降服了,但是中南部的伦巴人的诸侯并没有全部的归顺。即使是已经降服的地区,也有的时候会有反叛出现,查理曼因此曾经数次南下意大利。

  查理曼一世当中最长的对外战争,以及对欧洲文化最有影响的是对付萨克逊人。从铁锤查理时代,法兰克人就有并吞萨克逊的企图。艾自佩平曾经前后十次出兵讨伐,都没有成功。查理曼继位的时候,萨克逊还仍然是一个独立的、非基督徒而又十分不友善的地区。从772年开始,经过了32年之久,查理曼亲征了18次之多,才把萨克逊人征服。使得法兰克的领土向东挺进,到了易北河。查理曼时代的萨克逊指的是今天的丹麦之南与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的地区。

  查理曼借用教会的力量和传教士的工作来驯服萨克逊人。他除了开拓疆土的目的之外,传扬基督的福音也是查理曼的目的。早在佩平的时代,圣鲍尼法斯就已经开始在萨克逊人中间传教。圣报尼法斯的弟子司徒穆于公元744年,正值我国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创立富达修道院。训练传教士长达30年之久。依照司徒穆的建议,查理曼把萨克逊地区划分成若干个传教区,好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传教工作。司徒穆去世之后,海列威继承了这份传教工作。他的足迹直达易北河的下游,而所到之处,不是建立修道院,就是开设学校,从事归化萨克逊人的工作。

  为了维持永久的和平以及推进文化交流,查理曼鼓励法兰克人殖民于新征服的土地,建立城堡。在第八世纪的尾声,西方最具有威望的统治者很显然是查理曼了。除了英格兰之外,他统治着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虽然已经有35年之多,西方没有皇帝。但是罗马帝国的阴魂未散,人们都还在憧憬着他的复活。同时,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拜占庭早已经不是罗马帝国了。罗马教会不断地使人回想起过去的罗马帝国。在罗马,教宗统治着一个精神的帝国。他的官方拉丁语文和政治制度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

   教会是基督教世界所以一统的力量。可是,中古的许多思想家深信,依照天主的计划,还需要一个俗世的权力,一个足以维持基督教的世界治安的政治权利。这也正好是第五世纪末,提莱西教宗所希望的教权和政权的合作。查理曼宫廷的学者对罗马帝国这个观念当然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著名的古典作家的作品当中,宫廷的学者们相当熟悉古代罗马帝国的伟大。他们也深信,查理曼是恢复这个伟大帝国的理想人物。所以有学者一再的认为查理曼的事业是帝王之业;而在宫廷的文会里,查理曼的文明又是达味,这就更含有深刻的意义了。而实际上,法兰克王国已经掌握着基督教世界俗物方面的大权。而在公元第八世纪一般人的心目当中,如果不同时代也有罗马皇帝的名号,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查理曼应该是罗马皇帝,乃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800年事件是第八世纪末年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在当时的人看来,并不是一件大殊特殊的事情,不过,查理曼加冕称帝的环境却有一点特别,并不尽合乎查理曼的理想。现在我就把其中的原委给您简单的说明一下。公元795年,也正是唐朝戴宗在位的时候,教宗哈德良去世了。利奥三世继位之后,就立刻致书给查理曼,并且还寄赠给他圣伯多禄陵墓的钥匙,以表示自己对法兰克王的忠诚。查理曼的答复犹如长官训诫自己的部属一个样:劝他要好好的恪守教会的法律,服从古代教父的规矩,以圣善的生活来领导教会。由于哈德良教宗的亲族和罗马贵族的跋扈,利奥也不能不低声下气,接受法兰克王查理曼的训诫。因为新成立的教皇国,甚至于教廷本身和利奥自己的安全,都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保护者。

  公元796年到799年之间,梵蒂冈的教廷,新整修的勤俭大厅,相间者的壁画就代表了教宗利奥政教关系的观念。正中间的拱璧描述耶稣基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下面写着往训万民。左右两边较小的拱壁则画了十二宗徒,奉命往训万民。在正中间的拱壁和左右两边的拱壁之间,一边是君士坦丁大帝和教宗希尔乌斯德跪伏在耶稣的脚下。另外一边就是利奥和查理曼跪伏在圣伯多禄的脚下。查理曼从圣伯多禄的手中接受一面蓝色的底绣着红玫瑰的旗帜,而利奥则接受一条肩带。无疑的,这个壁画的含义是政教合作来维护一个基督教帝国。但是很明显的,在当时,查理曼是比较有力量的一方,而利奥只有屈居下风了。

  公元799年4月,一次宗教大游行的时候,利奥突然遭到仇党的攻击,几乎造成了生命的危险。所幸得到两位法兰克视察使的及时救援,才得幸免于难。不久,就在法兰克人的保护之下,利奥逃到了法兰克,和查理曼会见于巴达朋,获得查理曼的盛大欢迎。而利奥的仇敌也跟踪而来,在查理曼的面前探告利奥的各种罪状:像是利奥的生活腐败,也曾经做过卫士的罪。对于这种控告以及利奥所遭到的侮辱,查理曼不能不采取行动。到了秋天,在查理曼派了军队护送之下,利奥还回罗马。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00年的秋天,查理曼启程去意大利。记载这件历史事件的著作当中称扬查理曼是达味王,罗马的保护者,圣伯多禄所派遣为救援教宗的侍者。11月末,查理曼进了罗马城,12月初召开会议,处理教宗利奥三世和仇党之间的纠纷,并且调解利奥被仇党所告发的罪名。依照惯例,罗马教宗是不能够接受任何人间权力的审判的。所以,12月23日,利奥亲自出席会议,在查理曼及与会者的面前公开宣誓,声明自己无罪。两天之后,利奥就为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

   关于查理曼的加冕,当时的文献有好几种不同的记载。我们只选择其中的两种,分别为您做简单的介绍。其中之一是这么说的:公元800年圣诞节,参加会议的人又集合在圣伯多禄大教堂,可敬的教宗,亲手给查理曼加冕;全体罗马信徒见他何等的爱护罗马教会和他的代表,乃异口同声,有如出自天主和天国钥匙的保护者圣伯多禄的意旨。一齐高呼说:由天主加冕的奥古斯都查理曼,伟大而永赐和平的皇帝胜利,万岁万万岁。信徒们如此的高呼了三次,然后又高唱着圣人祷文。查理曼被众人拥立为皇帝。以后,教宗以圣油祝圣了查理曼为王,完成了在历史上在教会礼仪上的加冕典礼。

   而另外一个记载则是出于查理曼宫廷中的学者艾因哈特的手笔。他说:为了弥平罗马教会最近发生的混乱,他来到罗马住了整个冬天。在此期间,他接受了皇帝和奥古斯都的尊位。虽然最初遭到他竭力的反对,因为他曾经声明:如果早知是教宗的意思,虽然那天是圣诞瞻礼,他也绝不会进入教堂。从上面文献的记载,很显然的是罗马教宗的安排,主动的为他加冕。那么,何以艾因哈特说对800年事件查理曼感到不愉快呢?

  很可惜,今天的节目时间已经到了,没有办法再继续为您往下讲,非常欢迎您下个星期同一时间准时收听《朝圣之途》节目。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天主的平安与您同在。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